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思考作

题型:问答题

问题:

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初稿作“脊背”),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初稿作“后身”)喷出一阵(初稿作“一股”)烟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理解句子
题型:问答题

某地流感暴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是()

A.患病率

B.继发率

C.罹患率

D.发病率

E.感染率

题型: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① 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僻字难典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互为反衬,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第五句中“易水”不是指这场战争的真实的地点,而是运用典故表现出悲壮慷慨的氛围。

C.诗中前六句运用了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写,来象征这场仗我方失利,战士们浴血奋战,情调是压抑的。

D.最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议论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十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题型:问答题

以下哪部动画片不是剪纸类动画?()

A、《猪八戒吃西瓜》

B、《渔童》

C、《狐狸打猎人》

D、《葫芦兄弟》

题型:问答题

下面哪个险种,可以承担与被保险人业务有关的职业性疾病?()

A.公众责任保险

B.雇员忠诚保证保险

C.旅行社责任保险

D.雇主责任保险

题型:问答题

操作工的十交是什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