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

题型:论述题

问题: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从“中国—东盟”互补的经济优势来看,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凸显了经济全球化哪一个特征?(2分)

(2)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5分)

考点: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与国家性质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国际组织概观
题型:论述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题中的“海波平”是指[ ]

A.建筑海塘,防止海潮的冲击

B.四海统一,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C.扫平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掠扰

D.海洋上风平浪静,便于下西洋

题型:论述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齁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8分)

题型:论述题

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安排。

A、生产经营单位

B、从业人员

C、政府财务部

D、当地劳动部门

题型:论述题

民用航空器根据飞行目的可分为商业航空运输的民用航空器和()的民用航空器。

A、民用航空运输

B、特种航空运输

C、通用航空运输

D、农用航空运输

题型:论述题

下列各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可出现"三痛"症状的是()

A.发热期

B.低血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