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 )       

(2)小惠未,民弗从也。( )    

(3)公将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入见   不知有汉        

B.公与之乘,战长勺    所欲有甚生者     

C.公将鼓     登轼而望    

D.可一战    固国不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长勺之战打响之前,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翻译句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2分)某同学测量一电阻的阻值,他先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粗侧此电阻的阻值,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               Ω。

(4分)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待测电阻R

电流表A1(量程0~4mA,内阻约50Ω)

电流表A2(量程0~10mA,内阻约30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开关S

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请在右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财务收支审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摘自《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然后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摘自《孟子》

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用人制度各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墨子的用人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孟子选择贤人的标准和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各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项目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中有一“拆除旧建筑物”计价细目,工程量为1800m2。承包人在投标时未填报该细目的单价,中标后,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数量为2500m2。对该工程细目正确的支付是( )。

A.超过清单工程量的700m2按预算价支付

B.不支付费用

C.由监理与承包人协商解决

D.由承包人支付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