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  )A.《蒹葭》 B.《陌上桑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下列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  )

A.《蒹葭》

B.《陌上桑》

C.《秋兴八首》(其一)

D.《早雁》

考点:自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设有定义:int n=0,*p=&n,**q=&p;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

A.P=1

B.*q=2;

C.q=p;

D.*p=5;

题型:单项选择题
(1)计算:2-1+20070+
1
2
+1
+tan45°;
(2)化简求值:(1+
1
x-1
)•(x2-1)
,其中x=
1
3

(3)在数学上,对于两个数p和q有三种平均数,即算术平均数A、几何平均数G、调和平均数H,其中A=
p+q
2
,G=
pq
.而调和平均数中的“调和”二字来自于音乐,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三根琴弦的长度p=10,H=12,q=15满足
1
10
-
1
12
=
1
12
-
1
15
,再把它们绷得一样紧,并用同样的力弹拨,它们将会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我们称p、H、q为一组调和数,而把H称为p和q的调和平均数.
①若p=2,q=6,则A=______,G=______.
②根据上述关系,用p、q的代数式表示出它们的调和平均数H;并根据你所得到的结论,再写出一组调和数.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3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

B.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疾:快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足:脚步快

D.而舍之,朽木不折锲:雕刻小题2: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

③蚓无爪牙利 ④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小题3: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选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小题4: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规范方面,()是错误的。

A、严格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开展工作,只做自己份内的工作

B、能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C、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

D、不仅要在理论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具有实干精神

题型:单项选择题

过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