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印模材料转变成凝胶的温度为A.80~90℃ B.36~4.0℃之间 C.70~8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琼脂印模材料转变成凝胶的温度为

A.80~90℃

B.36~4.0℃之间

C.70~80℃

D.100℃

E.60~70℃

考点:口腔五官科主治医师口腔医学主治医师口腔材料学及口腔药物
题型:单项选择题

1岁以后

A.Babinski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B.神经髓鞘发育完成

C.握持反射消失

D.腹壁反射能稳定引出

E.提睾反射不易引出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裂缝深度观测方法的是()一般采用金属丝探测,也可采用超声波探伤仪、钻孔取样和孔内电视照像等方法观测。等外观状况变化。

A、金属丝探测

B、超声波探伤仪探测

C、钻孔取样观测

D、孔外电视照像观测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 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题型:单项选择题

填倒凹的部位()。

A.靠近缺隙的基牙、邻缺隙牙邻面的倒凹

B.基托覆盖区内所有余留牙舌面的倒凹及龈缘区

C.妨碍义齿就位的软组织的倒凹

D.骨尖处、硬区和未愈合的伤口处

E.以上都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第五题F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油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F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F公司现有:60万t立筒仓1组,10万t平房仓1组,10万t食用植物油罐1组,5万t泊位2个,铁路专用线2条,500t/h吸粮机2台,100t/h进出仓散粮输送线2条,100t/h进出油输送管道2条,码头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t或5t以上)3台,电梯5部,叉车20辆,1000kVA变压器3台,10t/h燃气锅炉2台,储存磷化铝等储粮化学药剂的药品库1座,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各50个,氮气钢瓶45个。F公司粮油进出流程为:接卸船舶、火车、汽车运来的粮油,通过粮食输送系统入立筒仓或平房仓,通过油料输送系统入植物油罐;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相应系统装船舶、火车、汽车。为防止储存的粮食生虫,采用固定式环流熏蒸系统,使用瓶装二氧化碳气体和瓶装磷化氢气体,对立筒仓进行熏蒸;采用人工投入磷化铝药片,对平房仓进行常规熏蒸。充入纯度为98%的氮气,对植物油罐进行气调储藏。2013年5月18日,F公司发生1起未遂事故。该起事故过程为:8时作业人员在平房仓储区向集装箱装散粮时,有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皮带上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未造成伤害。F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2013年5月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立筒仓进出仓系统的电气设备老化,存在粉尘爆炸隐患。检查还发现了立筒仓区域其他3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提出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