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炒锅通电后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炒锅通电后发出的热量

B.石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C.水电站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电灯通电后发的光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

A.25°W、5°N

B.15°W、25°N

C.165°E、5°S

D.25°E、15°N

题型:选择题

有关利培酮的副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EPS反应与剂量无明显关系

B.可引起QT间期延长

C.TD发生率高

D.不会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

E.小剂量时EPS发生率相当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题型:选择题

为了确定泌尿系统的感染,取中段尿进行细菌计数时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菌数是()

A.革兰阴性杆菌>103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4cfu/ml

B.革兰阴性杆菌>103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3cfu/ml

C.革兰阴性杆菌>102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3cfu/ml

D.革兰阴性杆菌>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4cfu/ml

E.革兰阴性杆菌>103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2cfu/ml

题型:选择题

食物频率法制定后,必须进行实用性和可重复性的检验。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变星,它有规律地发出射电脉冲讯号,所以取名为脉冲星。脉冲周期很短,最长为4.3秒,最短的只有0.0016秒,而且十分稳定准确,间隔的误差仅为0.00000001秒。
什么样的天体能如此快速而稳定地发射脉冲讯号一个天体发生周期性变化,其可能的机制不外乎三种:轨道运动、脉动和自转。显然,前二者是没有可能的,不可能设想恒星相互绕转的周期会短到0.033秒。同理,脉动周期也不会短到不及几百分之一秒,且脉动不具有那样严格的准确性,所以,脉冲星不是脉动变星。剩下的惟一可能是恒星自转。可是,如此“疯狂般”的自转,不要说普通恒星承受不了,连白矮星那样致密的天体也会分崩离析。于是,学者们认定,它只能是人们早已预言的中子星。
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恒星。这是由于恒星演化到晚期,能量耗竭。若经引力塌缩,其剩余质量大于某一极值时,电子运动都不能抗衡原子核吸引力,就继续塌缩,经逆β衰变形成大量自由中子,只是恒星密度很大,体积很小,形成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十公里,而它的质量却可以超过太阳。白矮星的密度已使人惊叹不已,但中子星的密度比它还要高出1亿倍以上。每立方厘米的这种物质,可达几亿吨到10亿吨。这样越高密度的天体,有足够强大的白引力,不致因高速自转而瓦解。
中子星是如何发射脉冲的呢学者们认为,在这样的天体上可能形成一种条件,使它的射电波主要是从其表面的局部地区发射出来,而其他部分的辐射很弱,这样,中子星会像一个旋转着的喷头一样发出射电波,每转一周便朝观测者方向射出一束电波。这样间歇性的“闪烁”被称为“灯塔效应”。
“脉冲星”名称是指天体辐射的表现形式;“中子星”则表明这种恒星的物理性质。它已被观测所证实。
(摘自陈自悟《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导致脉冲星“灯塔效应”的因素有:
①表面各部分辐射能量强度不同
②局部表面周期性地发射电波
③表面各点辐射能量极不稳定
④自身的旋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