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国家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校发出通知,倡导全国2.2亿多名中小学生从2008

题型:材料分析题

问题:

材料一:国家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校发出通知,倡导全国2.2亿多名中小学生从2008年9月1日奇在老师或家长陪伴下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它将传授适合中小学生避险自救的常识、技巧,教他们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这是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借助媒体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材料二:从1996年起,我国每年都举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然而,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仍然暴露了一些师生避灾知识匮乏、避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说明当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1)这两个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________________权利的保护。

(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这一权利进行特殊保护的?(至少列出两部法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此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及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或危害学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生命健康权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题型:材料分析题

男性患者,40岁,以高热、咳嗽、咳痰、胸痛2天之主诉入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不降,2小时前出现呼吸困难,烦躁。查体:呼吸43次/分,血压13/10kpa,脉搏110次/分,口唇发绀,两肺闻及广泛哮鸣音。

若拍胸片提示两肺门旁斑片状渗出、融合成片。血气检查:PaO26.5kPa,PaCO224.0kPa(FiO2=50%)。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是

A.调整抗生素用量

B.提高吸氧浓度

C.限制钠水摄入量

D.采用呼吸机治疗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题型:材料分析题
凸透镜的弯曲表面是个球面,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所示,从上往下看凸透镜,结果观察到同心的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关于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是凸透镜下表面和平板玻璃上表面的两列反射光叠加而成的

B.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

C.若仅增大入射光的波长,则圆环状干涉条纹的半径变大

D.若仅增大凸透镜的半径,则圆环状干涉条纹变的密集

题型:材料分析题

病历摘要:男性患者,54岁,在卡拉OK厅突然头痛,数分钟内出现呕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急诊。

配合抢救的措施有哪些?()

A.迅速给予吸氧

B.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C.遵医嘱给予快速脱水

D.遵医嘱给予降颅压药物

E.保持呼吸道通畅

F.备好气管切开包

题型:材料分析题

碱式氯化铝是一种混凝剂。

题型:材料分析题

为降低能源消耗,再结晶退火时,温度应尽可能的是()。

A.控制的低些

B.控制在Ac1、Accm以上30~50℃

C.控制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尽可能低

D.控制在300℃以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