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人沿直线从A地步行至B地,丙从B地步行至A地。已知甲、乙、丙三个同时出发,甲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甲、乙两人沿直线从A地步行至B地,丙从B地步行至A地。已知甲、乙、丙三个同时出发,甲和丙相遇后5分钟,乙与丙相遇。如果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85米 /分钟、75米/分钟、65米/分钟。问AB两地距离为多少米( )。

A.8000米

B.8500米

C.10000米

D.10500米

考点: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题型:单项选择题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们每个人都应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毒品中的吗啡最早用于医疗,其化学式为C17H19O3N,有关吗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吗啡属于有机化合物

B.吗啡由四种元素组成

C.吗啡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4

D.吗啡由17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

题型:单项选择题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 * * 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8分)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好在什么地方?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10分)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来番“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于电子邮件,现在广泛采用的协议标准有三种,下列()不在这三种协议之列。

A.SMTP

B.POP3

C.IMAP4

D.IPv6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电路中,输出信噪比和输入信噪比的比值称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用于转弯杆的邻杆上时,拉线应设在顺线路方向()转弯杆。

A.背向

B.面向

C.侧向

D.有一定距离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