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小题2:解释加点的字。(4分)

有千里之能(             )           ②之不能尽其材(            )

③才美不外(              )        ④执策而之(            )

小题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祗于奴隶人手学而时习小题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5分)

                                                                                     

考点:翻译句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因为

A.垂体及其附近肿瘤压迫浸润

B.产后腺垂体坏死及萎缩

C.感染和炎症

D.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

E.动脉硬化,糖尿病性病变引起垂体梗塞,缺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托起下列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N的是(  )

A.一袋方便面

B.一个学生用的板凳

C.一枚大头针

D.一块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猴车减速器使用()。

A.680#齿轮油

B.180#齿轮油

C.320#齿轮油

D.460#齿轮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剂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合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试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