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异是指亲子间或子代间的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异是指亲子间或子代间的差异

B.遗传物质和环境都能引起变异

C.生物的变异就是说生物不再有遗传现象

D.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题型:选择题

建国之后毛 * * 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

②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 

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偶尔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1—2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可分几种。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1918—1919年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有变异而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特征,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因为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比如,1977年“俄罗斯流感”,病毒株是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袭1957年以后出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对抗这病毒的抗体。而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经历过H1N1型病毒的侵袭,体内会产生抗体,因而对于1977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小题1:不属于流感病毒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复制能力。

B.流感病毒变异很大,往往没有有效药物应对。

C.流感病毒传播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让人防不胜防。

D.流感病毒常常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人体内,受流感病毒侵害的器官是上下呼吸道。

B.流感病毒沿上呼吸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

C.患感冒后,呼吸道的自然防卫能力就会丧失。

D.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虽然少见但病死率高。小题3: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要重视流感的危害,及时进行隔离防护,就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B.患过流感的人,在相同或相近似的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发生时,不会生病。

C.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所以防治流感用的流感疫苗也要不断地更新。

D.单纯型流感即使没有进行治疗,流感的症状一般两周后也会自然消失。

题型:选择题

To our _______,the dog found the way back home .

A.surprising

B.surprised

C.surprises

D.surprise

题型:选择题

一小瓶墨水,约60[ ]

A.毫升    

B.立方厘米     

C.克    

D.升

题型:选择题

在评标过程中,将报价外的其他因素折算为货币价值,并加减到承包商的报价中,这是评标价法评标。 ( )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