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应为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有关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应为

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0年以上
B.每年发作至少1个月,持续2年以上
C.每年发作至少2个月,持续3年以上
D.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
E.每年发作至少6个月,持续4年以上

考点:口腔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医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

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的诗句:“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用远景烘托远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摹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

(选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河之异”的国情变化对文人的影响,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愈来

愈沉重。

B.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可以使文人们寻求抚慰和解脱,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

蔚然成风。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

的出现。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

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

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

巨匠大抵都用“读书万卷”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

人师法的对象和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

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在诗中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于是使欣赏者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勾画远景的笔墨不多,却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一天,赵玲和王敏同学在一块丢弃的橘子皮上发现了一些霉菌。橘子皮上的霉菌是青霉还是曲霉,两人为此发生了争执。你认为区别青霉和曲霉的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    )

A.营养方式

B.菌丝体的颜色

C.细胞结构

D.着生孢子的菌丝形态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______。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03年,哪一架航天飞机失事,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人一巾可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的传播。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