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中,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欢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善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考点: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2010年
题型:单项选择题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朝。

(2)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你认为出现这一盛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请你举出清朝前期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溃疡性结肠炎的大便最具特征的是()

A.水样便

B.黏液脓血便

C.黄色稀糊样便

D.大便变细

E.便秘

题型:单项选择题

It is what you do ________ what you say that matters.

A.in particular

B.rather than

C.due to

D.in spite of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

戴胄传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明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礼之。

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上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剂、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衷。”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竟免校尉之死。

于时朝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泻,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胄前犯颜执法多此类。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

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诏虞世南为撰碑文。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房玄龄、魏徵并美胄才用,俱与之亲善,及胄卒后,尝见其游处之地,数为之流涕。胄无子,以兄子至德为后。

(节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德彝议以监门不觉,罪当死当:判处

B.臣不敢亏法亏:损毁

C.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阿:迎合

D.卿欲卖狱乎狱:案件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戴胄能“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

① 性坚正,明习律令                ②胄据法断流以奏之

③不首者罪至于死                   ④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

⑤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             ⑥法有所失,公能正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正直坚定,通晓法律,隋朝时就担任了门下录事的官职,并且很受苏威、裴矩等人的赏识与礼遇。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目的是为了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因为地位有高低、关系有亲疏的原因而同罪异罚。

C.对“诈伪者”太宗下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坚持“以法当流”,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才干突出,又能秉公执法,他去世后,太宗对其追封赠谥都很显贵尊荣,一些贤能正直的大臣也很怀念他。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些行为在电子阅览室是不安全的()

A.拔插机器插座

B.拔插机器背后的插线

C.用机器USB插口给其他设备充电

D.以上都是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