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古诗词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c=2b是a、b、c成等差数列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述材料可用于各种铸造修复体熔模的常用表面清洗剂的是()。

A.蒸馏水

B.酒精

C.自来水

D.汽油

E.防腐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一个大周期训练中,准备时期的时间是()

A、最短的

B、最长的

C、中等的

D、不明确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透明网桥的基本功能有学习、帧过滤和帧转发及生成树算法等功能,因此它可以决定网络中的路由,而网络中的各个站点均不负责路由选择。网桥从其某一端口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后,在其地址转发表中查找该帧要到达的目的站,若查找不到,则会 (16) ;若要到达的目的站仍然在该端口上,则会 (17)

如图5-1a所示为两个局域网LAN1和LAN2通过网桥1和网桥2互连后形成的网络结构设站A发送一个帧,但其目的地址均不在这两个网桥的地址转发表中,这样结果会是该帧 (18) 了有效地解决该类问题,可以在每个网桥中引入生成树算法,这样一来 (19)

如图5-1b所示为一10Mbit/s数据传输率下的以太网,其上连接有10个站,在理想状态下每个站的平均数据传输率为1Mbit/s。若通过网桥连接后成为如图5-1c所示的结构时,每个站的实际有效数据传输率为 (20) Mbit/s。

19()

A.网络资源也会得到充分利用

B.网络的最佳路由也会得到确定

C.也限制了网络规模

D.也增加了网络延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在揭示查询窗口底色为()的是已经越过的揭示。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