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古诗词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A.钉螺

B.淡水川卷螺

C.淡水鱼或虾

D.中华按蚊

E.扁卷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厂站内检修工作需要拉开线路地刀造成检修线路在站内失去接地点时,应()

A.解开导线

B.在线路侧装设临时接地线

C.退出线路重合闸

D.终止线路工作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颌下腺、颌下淋巴结位于()

A.咽后隙

B.颈动脉鞘

C.颌下隙

D.舌下隙

E.咽旁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材料一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材料三……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请”。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四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对比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屋面卷材起鼓,鼓包直径大于300mm,那么,一般采用()法处理。

A.排气灌油

B.切西瓜

C.割补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