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考点:地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5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形成的苹果最甜

B.牛羊等高等动物能够进行无性繁殖

C.高达20米的大树顶端吸收水分的动力是呼吸作用

D.常绿植物也是要落叶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引起声带内收的原因()

A.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

B.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

C.喉返神经前支损伤

D.喉返神经后支损伤

E.喉返神经全支损伤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口蹄疫疫区封锁后,疫点内最后一头患畜扑杀后(),无新病例*现,方可解除封锁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电动机测量绝缘有何规定?

题型:单项选择题

流产与断种

近来对于青年的创作,忽然降下一个“流产”的恶谥,哄然应和的就有一大群。我现在相信,发明这话的是没有什么恶意的,不过偶尔说一说;应和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世事本来大概就这样。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

那么,他是保守派么据说:并不然的。他正是革命家。唯独他有公平,正当,稳健,圆满,平和,毫无流弊的改革法;现下正在研究室里研究着哩,——只是还没有研究好。什么时候研究好呢答曰:没有准儿。

孩子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还是不会走路的。

古来就这样,所谓读书人,对于后起者却反而专用彰明较著的或改头换面的禁锢。近来自然客气些,有谁出来,大抵会遇见学士文人们挡驾:且住,请坐。接着是谈道理了:调查,研究,推敲,修养……结果是老死在原地方。否则便得到“捣乱”的称号。我也曾有如现在的青年一样, 向已死和未死的导师们问过应走的路。他们都说:不可向东,或西,或南,或北。但不说应该向东,或西,或南,或北。我终于发现他们心底里的蕴蓄了: 不,过是一个“不走”而已。

坐着而等待平:安,等待前进,倘能,那自然是很好的,但可虑的是老死而所等待的却终于不至;不生育、不流产而等待一个英伟的宁馨儿,那自然也很可喜的,但可虑的是最终什么也没有。

倘以为与其所得的不是出类拔萃的婴儿,不如断种,那就无话可说。但如果我们永远要听见人类的足音,则我以为流产究竟比不生产还有希望, 因为这已经明明白白地证明着能够生产的了。

(鲁迅)

全文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A.点明文章题目,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进一步指出了保守禁锢的后果严重。

B.点明文章主题,说明流产总比断种好。

C.点明文章题目,呼应开头,使文章谨严;深化了主题,指出流产总比断种好,告诉人们要使社会不断前进,就应热情支持新生事物。

D.点明了主题,说明流产总比断种好,呼应了开头,使文章结构谨严。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