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 * *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

题型:问答题

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 * *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终稿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

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 * * 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以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文、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考点:普通高考文科综合2016年高考文综答案北京卷_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试题及答案
题型:问答题

急性心包炎胸痛的临床特点是()

A.前俯位时加重

B.前俯位时减轻

C.深呼吸时减轻

D.疼痛不发散到其他部位

E.随渗出液量的增多而加重

题型:问答题

在“或兴无本之言,而医理何曾梦见”中,“兴”之义为()

A.产生

B.提起

C.兴起

D.编造

题型:问答题

除体位外,影响肺内气体分布的因素还可是()。

A.气道闭合

B.功能残气量

C.通气阻力

D.肺顺应性

E.包括上述所有的因素

题型:问答题

拆下火花塞,观察绝缘体裙部颜色,()说明选用火花塞为冷型。

A.浅褐色

B.黑色

C.白色

D.棕色

题型:问答题

对存款人存款进行冻结的原因不包括()。

A、司法冻结

B、错账冻结

C、部分金额冻结

D、欠款冻结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