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自然资源虽然各

题型:选择题

问题: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自然资源虽然各有特点,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小题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

B.水资源

C.石棉

D.太阳辐射小题2: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 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出现断流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  p.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3: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

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

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考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概述世界主要的资源问题中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题型:选择题

“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这句古话主要告诉我们中学生要树立________的理念。

A.学习是义务和责任

B.终身学习

C.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1—3题。

材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并产生一系列次生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之前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给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带来史无前例的灾害,造成15万人死亡。

地震及其可能的次生灾害示意图:

1、下列次生灾害,填入图中空格处,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海啸

D.火山喷发

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是地震多发区,是由于[ ]

A.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该地区为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D.该处的地形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3、根据图示信息,不会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B.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诱发性

C.地质灾害具有分布的广泛性

D.地质灾害具有极大的伤亡性

题型:选择题

下列钢铁工业基地位于长江沿岸的是[ ]

A.鞍山

B.包头

C.攀枝花

D.唐山

题型:选择题

董仲舒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题型:选择题

简述库兹涅茨法则。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