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条约是( )。A.《中苏友好同盟条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条约是( )。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同盟条约》

D.《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考点:普通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小儿体重为15kg,A药物的成人量为每日2g,B药物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 40mg。

该小儿A药物的剂量为

A.每日300mg

B.每日400mg

C.每日500mg

D.每日600mg

E.每日700mg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已知点P在第三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为(   )
A.(3,5)
B.(-5,3)
C.(3,-5)
D.(-5,-3)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成熟阶段的财务战略表述错误的是()。

A.应当扩大负债筹资的比例

B.应尽量使用权益筹资,避免使用负债

C.提高股利支付率

D.用多余的现金回购股票

题型:单项选择题

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一般是什么()。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情: 事件1:该建设项目的业主提供了地质勘查报告,报告显示地下土质很好。承包商依此做了施工方案,拟用挖方余土作通往项目所在地道路基础的填方。由于基础开挖施工时正值雨季,开挖后土方潮湿,且易破碎,不符合道路填筑要求。承包商不得不将余土外运,另外取土作为道路填方材料。 事件2:该工程按全月规定的总工期计划,应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现场搅拌混凝土。因承包商的混凝土设备迟迟不能运往工地,承包商决定使用商品混凝土,但被业主否决。而在承包合同中未明确规定使用何种混凝土。承包商不得已,只有继续组织混凝土搅拌设备进场,由此导致施工现场停工,工期拖延和费用增加。 承包方就上述两件事情提出如何索赔要求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