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产生内毒素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问题:

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产生内毒素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血浆凝固酶

E.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考点:卫生资格考试(中初级)风湿与临床免疫学相关专业知识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历年真题精选(B型题1)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口外正畸力的力值范围是 ()

A.250~300g

B.450~500g

C.340~450g

D.800~1000g

E.1200~1500g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1]。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2]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文中[1]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不解之谜

B.无因之果

C.千古之谜

D.千古之奇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是[ ]

A.周恩来        

B.江 * *

C.邓 * *

D.毛 * *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以虚拟软盘方式实现硬盘共享的软件必须具有四方面的功能,即盘卷管理、安装管理、信号量管理和()。

A.计帐管理

B.用户管理

C.文件管理

D.备份管理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患者男,51岁,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病人消瘦,昏睡、意识不清。实验室查空腹血氨180~300μg/d1(正常值为40~70μg/d1),脑电波节律变慢,且两侧同时出现对称的高波幅δ波。查体可见脊椎体隆突处及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有皮下硬节。

为预防压疮发生。应给予的护理措施是

A.每4h翻身一次
B.若病人出汗多,应每天更换被服
C.给予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
D.每天按摩尾骶部
E.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摩擦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