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标识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标识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的是______。

A.控制流

B.加工

C.数据存储

D.源和潭

考点: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37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

雨和瓦

苏童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请想像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像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 ,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我们自己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棱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 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选自《视野》2003年第10期)

小题1:文章开头运用什么手法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20年前的雨”的?表现出少年时期的“我”对雨的何种感情?(4分)

                                                                    

                                                                    

小题2:从全文看,“我”对“雨”和“瓦”的关系有哪些认识?试分条陈述。(4分)

                                                                   

                                                                   

小题3:本文写对“雨与瓦”的回忆,为什么还要写“隔着雨帘,我看见了母亲”“正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的内容? 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本文写得很温润,很怀旧,很伤感,带着南方小镇特有的潮湿气息和鲜明的童年受伤情绪。

B.作者引用聂鲁达的话由对“雨”的描写过渡到对“雨与瓦”的描写,并为下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

C.“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其实两者都是受害者。

D.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极为真切,语言华美而柔软,比喻、拟人贴切而逼真。E. 在本文中,作者并不仅限于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浪漫枝节,而是指向了更深层的精神内核,即要传达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已知非零向量
a
b
满足:|
a
|=2|
b
|,若函数f(x)=
1
3
x3+
1
2
|
a
|x2+
a
b
x在R上有极值,设向量
a
b
的夹角为θ,则cosθ的取值范围为(  )
A.[
1
2
,1]
B.(
1
2
,1]
C.[-1,
1
2
]
D.[-1,
1
2
题型:单项选择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大学生对某区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农村一些地方文化生活“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打麻将、六合彩)”的现象普遍存在,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农村文化内容单薄,创新乏力,还停留在电视节目等几种简单的形式上,纺织剪纸、杂技花灯等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等文化形式进入缓慢、推广困难,更难见到创新农村文化形式的新举措和新尝试。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因地制宜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1)针对材料一中农村“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现象反映的问题,用辩证否定观进行简要分析。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阐述材料二中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措施的哲学依据。

题型:单项选择题

隆裕太后院落里种的树是()

A、青桐

B、松柏

C、银杏

D、杉树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的是()。(2008年)

A.获利能力

B.资产质量指标

C.经营增长指标

D.人力资源指标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