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

题型:论述题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一

2007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

2011年7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要求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01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农村承包法执法检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报告。

材料二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某村改变过去村民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统筹规划,在高岗旱地种植高杆苗木,其间套栽小苗、花草,周边围栏,既可护苗,又可在里面养鸡;在洼地修建鱼塘,集中养鱼、养鸭;在中间的旱地修建养猪场。养殖业的废弃物可制成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育苗、养鱼,剩余部分还可销售。该村由此形成了综合立体开发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每亩土地年收益由改造前亏损或微利变成盈利8500多元,全村年净收入达300多万元。

材料三

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保护人”。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该村在土地集约经营上成功的经验。

⑶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保护人”。

考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反作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题型:论述题

七年级(5)班学生李彤从街头小摊上购买了一本“口袋书”,书的内容荒诞不经,充满了暴力和色情描写,可他却觉得十分刺激,于是整日沉迷于其中,上课精力不集中,老是想着书中的不健康情节。这告诉我们[ ]

A.庸俗情趣只有青少年才有

B.读书有害

C.庸俗生活情趣使人道德文化水平日趋落后

D.读书要广泛,开卷就有益

题型:论述题

7“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我们十三年的成长中融注了母亲数不清的关爱。在又一个“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请以“母亲”作为陈述对象,仿照示例补全句子,表达你对“母亲”形象的认识。( 3分)

示例:老师是蜜蜂,是花匠,是辛勤的园丁。

题型:论述题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在收到业主委员会通知之日起( )日内,通知银行划转,并将有关账目等移交业主委员会。

A.10

B.20

C.30

D.60

题型:论述题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的方法,即在400℃左右,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氨气(NH3)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水和一种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题型:论述题

可以保存图像图层的文件格式是()。

A.JPEG

B.TIFF

C.RAW

D.PSD

E.BMP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