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牛奶的容积大约是360[ ] A.L B.mL C.g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一瓶牛奶的容积大约是360    [ ]

A.L    

B.mL    

C.g

考点:体积,容积及单位间的互换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我国树立了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题型:选择题

______ 的罗马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农民—军人教育,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 ( )

A.希腊—罗马时期

B.共和时期

C.共和后期

D.帝国时期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盐酸,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D.纯碱和烧碱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都属于碱

题型:选择题

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铁氧化成 Fe ( 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 Fe ( NO3 ) 2。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氯气与铁粉反应,当 C12足量时生成 FeC13 , 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 FeCl2。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 C12中点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别编号为 A、B ,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 1 )提出假设: A 是 FeCl3, B 是 FeCl 2

( 2 )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取 A、B 的溶液均进行以下实验,但实验现象相同。请填写下表中的相应空格。

( 3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 C1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进一步探究 FeC1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 A 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将 A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得到红褐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向 A 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加深

C.在 A 溶液中滴加 Na OH 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 A 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 FeC13固体

( 5 )实际应用:

FeCl3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 FeC13、FeCl2、CuCl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两种从废液中回收 Cu的方案:

方案1:向废液中加人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所得滤渣中加人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后,再过滤即得到铜。方案1 中涉及的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 :在废液中加人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 1" ,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观察到阴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时,即停止电解,这时要回收的 Cu 已全部析出。方案 2 中铜作_________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若有多个电极反应,请按照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全部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2 在电极上直接回收铜,操作上比方案 1 简便,但方案 2 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

5岁幼儿,进食蚕豆后突感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皮肤黄染。检验:HGB60g/L,WBC8.8×109/L,PLT130×109/L,尿常规:隐血(+++),蛋白(+++)。G6PD活性4.4IU/gHb。最可能病因是()

A.急性食物中毒

B.急性肾盂肾炎

C.G6PD缺乏

D.脾功能亢进

E.急性白血病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