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①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

题型:默写题

问题:

默写。

①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杜牧的《泊秦淮》: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诗文背诵
题型:默写题

火车机车原来的速度是36km/h,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0.2m/s2。机车行驶到下坡末端,速度增加到54km/h。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

题型:默写题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但发展相当缓慢。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1)阅读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艰难起步的这次改革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南方传来洋炮的轰鸣”指什么事件?(3分)

(2)请用史实证明“从这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化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1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写出一位。(1分)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题型:默写题

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

A.城市区域环境

B.城市经济活动

C.城市人文系统

D.城市交通设施

题型:默写题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为()

A.加强营养,多吃水果蔬菜

B.补充铁剂

C.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D.补充白蛋白

E.输血

题型:默写题

原棉排队是将每一类原棉中性质接近的唛头排队,以便接替使用,在原棉排队中主体原棉在配棉总成分中应占(),一般选用()队,每队原棉最大混用百分率控制在(),同一天调换唛头不宜超过()个。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