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患者,女,18岁。冬季某天,服敌敌畏40ml,曾呕吐胃内容物一次。30mi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问题:

病历摘要:患者,女,18岁。冬季某天,服敌敌畏40ml,曾呕吐胃内容物一次。30min后来急诊。

此时下列病人出现哪些表现说明阿托品化()。

A.意识模糊

B.颜面潮红

C.高热

D.瞳孔由小扩大后不再缩小

E.心率160次/min

F.尿潴留

G.抽搐

H.昏迷

考点:护理学(医学高级)专科护理学专科护理学题库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指出标志西方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的几个高峰时期。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下列哪一个分离过程不属于非均相物系的分离过程()。

A、沉降

B、结晶

C、过滤

D、离心分离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适用于DWDM系统使用的光纤有()。

A.G.652

B.G.653

C.G.654

D.G.655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踊跃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进行吊车立杆时应合理安排起吊路线,严禁吊车的吊件从人身或驾驶室上越过。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