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溶解性总固体大于1000mg/L时,应在某种温度范围进行烘烤。在此温度下,矿物质中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题:

当溶解性总固体大于1000mg/L时,应在某种温度范围进行烘烤。在此温度下,矿物质中含有的吸着水都可除去,重碳酸盐均转变为碳酸盐,部分碳酸盐可能分解为氧化物及碱式盐。这里的“某种温度范围”是()

A.100℃±5℃

B.100℃±20℃

C.110℃±2℃

D.180℃±3℃

E.105℃±3℃

考点:陕西住院医师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操作技术神经内科操作技术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东汉以后,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迁徙。魏晋时,内迁活动更加频繁,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自西晋末年至宋元时期,每一次北方大乱,都促使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材料二 江西向湖南、湖北的移民活动始于唐代,结束于清朝中叶。其间迁移高潮迭起,尤以元末明初移民的声势最为壮观。因此有“江西填湖广”的谚语。两湖则早在元代以前就开始了向四川的移民。明末清初,由于天灾人祸,四川人口锐减。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数以万计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的移民来到巴蜀大地,故民间有“湖广填四川”之说。清道光以后,我国人口大量向关外、口外迁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内外出现了“移民实边”的议论。光绪时东三省全部开禁,内地移民涌向关外,东北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口外蒙古地区也于光绪年间开禁放垦。尽管“走西口”也是习惯性的人口迁移,但由于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移民规模比“闯关东”要小得多。

材料三 秦汉至魏晋,黄河流域人民为逃避战祸,不断迁往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隋唐时期,中国商人大量移居海外。明代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等原因,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有更多的中国人前往东南亚各地经商和居住。

材料四 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始,华工大批出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国的海外移民有1000多万人。近代中国向海外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摘编自李传永、李恬《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2)材料四显示了近代中国人口迁移呈现怎样的新特点?简析其原因。(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影响。(3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 Where is my book?

— ____________________[ ]

A. There it is.

B. It's a book.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底面半径和高都是3分米的圆锥体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分米.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可以对单位并处______的罚款。

A.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3000元以上4万元以下

C.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D.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某建筑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费为180万元,其中人工费为45万元,可计量的措施项目费为65万元,安全文明施工费以定额基价为计算基础,费率为2.25%,则该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为()万元。

A.1.46

B.2.48

C.4.05

D.5.51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