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半球某纬线沿线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纬线沿线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若图中纬线为30,①为低气压中心,则[ ]

A、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在纬度白天比黑夜长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开罗正值干燥炎热的季节

D、北京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3、图中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

A、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B、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这种气压分布状况的重要原因

C、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D、季风环流形成了这种气压分布

考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6.6÷1.2

B.6.6×0.2

C.6.6×0

D.6.6×1

题型:选择题

书面表达:(满分 25 分)

假如你名叫李华,是一位高中学生。请你用英语给报社写一封信,反映你对健康食品的看法: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吃西式快餐,结果摄入大量的糖和脂肪。

对中餐和西式快餐哪种更健康有不同看法。

你认为中式更健康,说出你的理由。

注意: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总数。

词数100左右。

参考词汇:集中(注意力):concentrate on

Dear edit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Hua

题型:选择题

发生胆红素脑病时()

A.血清胆红素≥85μmol/L

B.血清胆红素≤171μmol/L

C.血清胆红素≤205μmol/L

D.血清胆红素>257μmol/L

E.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题型:选择题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逛……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指出“孔子或耶稣”和“孔子加耶稣”反映的本质是什么,据此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

题型:选择题

男性患者,25岁,因烧伤住院,Ⅱ、Ⅲ度烧伤面积达20%,烦躁,皮肤苍白、湿冷,血压110/90mmHg,脉率100次/分,应考虑为

A.虚脱
B.休克期
C.休克代偿期
D.休克晚期
E.无休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