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0岁。确诊慢活肝5年,发现腹水1年,近2月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散在瘀斑住院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男性,40岁。确诊慢活肝5年,发现腹水1年,近2月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散在瘀斑住院。体检:慢肝病容,巩膜黄染,脾肋下5cm,移动性浊音(+),病人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最主要原因是()

A.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

B.胆道梗阻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

C.肝脏对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D.血中有抗凝物质

E.肝病引进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考点:血液病学(医学高级)血液病学综合练习血液病学综合练习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话: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 * * 周恩来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何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当时的美国政府“以工代赈”兴建大型公共工程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从长远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的世界现代史发展道路上还有二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的中国,这两次“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三,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当时美国在美苏争霸采取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若2amb2m+3n与ab8是同类项,则m、n值分别为[ ]

A.1,2

B.2,1

C.1,1

D.1,3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国家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砂糖等,然后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给本国的消费者,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 )。

A.出口补贴

B.进口补贴

C.消费补贴

D.进口配额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45岁,肝硬化病史10余年。半天来呕血5次,量约1200ml,黑便2次,伴头晕、心悸、烦躁。入院查体:BP60/45mmHg,P180次/分,巩膜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诊断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应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时,要特别注意预防()

A.急性胃炎

B.气囊滑脱引起窒息

C.肝性脑病

D.休克

E.肠麻痹

题型:单项选择题

硬度是表示水中结垢物质的含量。()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