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做一做。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读一读,做一做。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 * * ”。

1.石碑是谁刻的?(    )

①毛 * *

②乡亲们

2.井是谁挖的?(    )

①毛 * *

②乡亲们

③毛 * * 和乡亲们

3.用“~~”画出石碑上的话。

4.用“—”画出的句子前半句更准确的意思是(    )。

①吃水不能忘记挖井的人

②人不能忘记关心和帮助过你的人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5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1分)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请将照片加以分类,并将图序号填写在下表中。(2分)

  类        别  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3)图④ 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2001年中国外交有哪些突出成就?请举一例。(1分)

材料二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4)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四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5)根据材料三,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分)

(6)根据材料四,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3分)

(7)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外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不锈钢是指铬的含量为()

A.3%以上

B.5%以上

C.10%以上

D.12%以上

E.15%以上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相比于儒家的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道”,老庄之“道”因其玄虚的特征,更宜于作出超越性的解释,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它永远具有无限的可能,化生万物却始终保持自身的虚静,不因世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在万物源于道的根本原理之下,个体生命与道本是统一的;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儒学与道学在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上存在本质不同
B.道学蕴含的宗教意味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
D.只有摆脱俗世的羁绊,人才能体悟“道”的内涵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干粉储存容器是用来储存干粉灭火剂的容器,一般为()。

A.圆柱形 

B.扇形 

C.长方形 

D.球形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中,主要机制为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改变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军团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杆菌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