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做“测定一个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V.

题型:问答题

问题: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做“测定一个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______ 端(选填C或D).

(2)电路连接完整后,当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化情况)

实验次数123
电压(V)2.21.52.5
电流(A)0.220.160.24
功率(W)0.480.240.60
(3)实际实验的有关记录与计算如下表:

从表中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该同学注意到灯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暗,第三次比第一次更亮.你认为,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他还注意到,实验记录也可以用来计算灯丝的电阻,完成的有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123
电压(V)2.21.52.5
电流(A)0.220.160.24
灯丝电阻(Ω)10.09.3810.4
这位同学有些纳闷: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吗,怎么三次计算的灯丝电阻却不一样呢?请你对此作一种可能性的解释:______.

考点:测量电功率的实验
题型:问答题

(1)(-4)+(+3)+(-7)+(+8)

(2)(-3)-(+5)+(-7)-(-9)

题型:问答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

(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

A.每次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B.每次都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2)操作过程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选项是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是力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

题型: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六 国 论

苏  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赂秦耶率:率先,领先

B.此言之得:适宜,得当

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D.李牧连之却:使……退却,击退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然秦区区之地

B.斯用兵之效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C.惜其用武不终也吾尝终日思也

D.而秦人积威之所劫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中心论点句紧扣文题,由因溯果,从反面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这句话“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一语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为国者”。

C.结尾一段借古讽今,作者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语重心长地警告北宋王朝,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

D.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4分)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小题5:《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3分)

题型:问答题

举例说明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的差异。

题型:问答题

下列哪一个数据库不是SQL Server 2000的系统数据库()

A、master数据库

B、msdb数据库

C、pubs数据库

D、model数据库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