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三(1)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

题型:论述题

问题:

(28分)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三(1)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话题一: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成因

主要污染物PM2.5
污染物的

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

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城市建筑施工

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

染排放

其它
注: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徽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l)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8分)

话题二: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8分)

话题三: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12分)

考点:科学发展观市场调节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金融组织
题型:论述题

公安科研主要是围绕有关公安工作的社会现象进行的研究工作。 ( )

题型:论述题

一幅交通地图的比例尺是1:2500000,量得图上是3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是______千米.

题型:论述题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值。()

题型:论述题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式μ=V/A,不正确的是()。

A、μ指流速,单位是m3/s

B、μ指流速,单位是m/s

C、V指体积流量,单位是m3/s

D、A指管路横截面积,单位是m2

题型:论述题

三相桥式整流中,RL承受的是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的()。

A.线电压;

B.一半的线电压;

C.相电压;

D.一半的相电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