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需0.1 mol/L的Na2CO3溶液950 mL,用容量瓶配制时应称取N

题型:选择题

问题:

实验中需0.1 mol/L的Na2CO3溶液950 mL,用容量瓶配制时应称取Na2CO3·H2O粉末的质量为

A.10.07克

B.10.60克

C.11.78克

D.12.40克

考点:物质的量
题型:选择题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10千克×0.6元/千克)6元
直接人工(6小时×0.8元/小时)4.8元
变动制造费用(6小时×0.2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6小时×0.1元/小时) 0.6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2.6元
甲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3 600 000小时。月初在产品20 000件,标准成本为186 000元,其原材料于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项目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本月投产500 000件,月末完工人库500 000件,月末在产品20 000件。本月购入原材料6 000 000千克,单价0.5元/千克,实际耗用原材料5 500 000千克;本月生产产品实际耗用工时2 700 000小时,实际发生工资费用2 430 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 594 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16 000元。
要求:
(1)计算产品的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
(2)计算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计算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4)计算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并编制固定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

题型:选择题

皮肤划伤愈后不会留下瘢痕的是在()

A.表皮层

B.真皮层

C.皮下组织层

D.基质层

题型:选择题

油井开采方式

题型:选择题

不同时期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概括,反映着当代学人对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不断深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同时任选中华民国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件重要事件进行评价。

【材料二】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材料四】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闲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5)上述观点是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新观点。结合15世纪以来历史和材料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题型:选择题

《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从税法的解释方法的角度看,第21条属于税法解释中的( )。

A.字面解释
B.立法解释
C.系统解释
D.扩充解释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