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采用一种唯一、通用的地址格式,为互联网的每一个网络和几乎每一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

题型:多项选择题

问题:

互联网采用一种唯一、通用的地址格式,为互联网的每一个网络和几乎每一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地址,其地址类型有()。

A.IP地址

B.TCP地址

C.用户名地址

D.域名地址

E.数字地址

考点:中级邮电经济电信通信网络与业务电信通信网络与业务题库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下图是药品 标签上的说明,请完成下列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药品名称:胃泰888

用途:冶疗胃酸过多

剂量:每次1~2片,

       每天3次

有效成分:氢氧化镁(5mg/片)

(1)10片胃泰888含氢氧化镁______g;

(2)5片胃泰888含镁______g;

(3)胃病患者每天服用胃泰888中,所含氢氧化镁最少是______g.

题型:多项选择题

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我们的交往有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是

A.和社会上的青年结交

B.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

C.多上网结交网友

D.与同学友好相处

题型:多项选择题

对一位小脑损伤患者进行协调功能评定。

下列哪项不符合颈椎病的治疗原则()。

A.脊髓型颈椎病可只行非手术疗法,尤其是大重量牵引

B.牵引时颈椎前倾角度小时,牵引力作用于上颈椎

C.患者枕头的高度宜为患者拳头的1~1.5倍

D.牵引重量多数为6~15kg,可根据患者的反应作适当调整

E.牵引时间以10~30分钟较合适

题型:多项选择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

1.下面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像一张弓。

B.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C.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各拱长度不一。

D.全桥结构匀称。

2.选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对其所起的作用理解错误的是(   )。

A.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制造奇特。

B.引用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C.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表明赵州桥早在唐朝就受到了人们高度的赞扬。

D.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唐朝人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3.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4.对下面这句话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A.“当时”表示限制,“可算”表示估计。

B.如果去掉划线的词,不影响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表达,可以使句子更简洁。

C.“当时”是指赵州桥建成的那个时候。

D.“可算”用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5.根据赵州桥第(二)(三)两个特点,可以概括出中国石拱桥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是(   )。

A.用途广、形式美、年代久

B.构思新、无陡坡、工艺精

C.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D.跨度长、技术高、耐冲击

6.这段文字可分三个层次,请用“‖”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

②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

题型:多项选择题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6-90题

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1998年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

2007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A.12291元

B.7527元

C.10880元

D.14700元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