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设计”课程有()个特征。A.三 B.四 C.两 D.五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通用设计”课程有()个特征。

A.三

B.四

C.两

D.五

考点:教育学融合教育融合教育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

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

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鲁亮侪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明早诣辕,田公盛气迎之,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摄:代理

B.伺鲁公来,盍诉之诉:申诉

C.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谒:拜见

D.鲁不谢,走出谢:感谢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鲁亮侪是“奇男子”的一组是

①鲁谩曰:“若问云何?”

②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

③具衣冠辞李

④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

⑤合邑士民焚香送之⑥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被派去收缴中牟县令李令的官印,并代替他接任县令的官位。

B.在摘印事件中,文章详写了三个片段,即鲁亮侪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以及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C.鲁亮侪“掷印铿然”、“竟怒马驰去”的举动是出人意料的,这充分显示出他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和奇伟正直的形象。

D.文章通过描写田文镜的威猛严苛以及其他官员的懦弱胆怯,有力地衬托出鲁亮侪的胆识才干和沉着勇敢。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吾数岁,未学也  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  狎:亲近

C.察其意甚     恨:遗憾

D.说大人,则之   藐:轻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项选择题

理论创新过程的阶段可概括为()

A.准备和酝酿

B.具体实施

C.完成阶段

D.反思和总结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