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车由A地到B地,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先出发2

题型:解答题

问题:

甲、乙两车由A地到B地,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两车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

(提示:本题设快车追上慢车所需的时间为x较好.)

考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复合应用题
题型:解答题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34=x7

B.x3•x4=x12

C.(-3x)2=9x2

D.2x2+x2=3x4

题型:解答题

天麻钩藤饮的功效是()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B.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C.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D.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E.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题型:解答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91—95题: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A.566.4万人

B.708万人

C.720万人

D.900万人

题型:解答题

女,36岁,右股骨上端疼痛20天,查体:右股骨上端肿胀、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X片,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骨破坏,3年前患乳癌,施乳癌根治术,局部无复发。

最佳治疗方案()

A.皮牵引,止痛,化疗

B.单纯化疗

C.瘤段切除,假体置入,化疗

D.瘤段切除,假体置入

E.单纯放疗

题型:解答题

初始地籍调查成果中地籍原图和着墨二底图的良等品评定标准中规定,对宗地权属界址有参照意义的建筑物,位置准确,没有遗漏。两次量测较差,()。

A.70%以上小于各自限差的2/3

B.70%以上小于各自限差的1/2

C.80%以上小于各自限差的1/3

D.60%以上小于各自限差的3/4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