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中,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A.1mol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列物质中,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A.1molN2

B.1g H2

C.0.1NAO2

D.4℃时,20mL水

考点:物质的量
题型:选择题
口算
280÷40=120÷12=11×7=6200-200=
270÷30=540+60=39÷13=62÷31=
题型:选择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数学模块学分认定由模块成绩决定,模块成绩由模块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各占50%,若模块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获得2学分,否则不能获得学分(为0分),设计一算法,通过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计算学分,并画出程序框图.

题型:选择题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1)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2)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12分)

题型:选择题

CDMA2000无线上网卡的下行速率理论值为()

A.153.6Kbps

B.384Kbps

C.3.1Mbps

题型:选择题

关键词检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