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一种新

题型:选择题

问题: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一种新型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它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B.K粉中含有盐酸

C.盐酸氯胺酮分子中,C,H,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3:16:1:1:1

D.盐酸氯胺酮由五种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定义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第二周期部分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B.电子排在同一能级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相同的轨道

C.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D.若同一原子轨道里有2个电子,则其自旋方向相反

题型:选择题

社会工作者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居民开展健康理念,开展如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等各种疾病防护教育属于()。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项目管理

题型:选择题

中药地黄加工炮制后变黑,原因是地黄含有哪类成分所致

A.环烯醚萜
B.二葸酮
C.黄烷醇
D.木脂素
E.皂苷

题型:选择题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予以赔偿时,每日的赔偿金按照()计算。

A.上年度职工的日平均工资

B.上季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C.上月日平均工资

D.受害者所在单位职工日平均工资

题型: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足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地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