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

题型:探究题

问题: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    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    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叠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题型: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梦回唐朝》讲述一段今世唐朝的浪漫传奇故事,以“宫廷轻喜剧”为主打,也折射了盛唐“繁荣梦境”。隋唐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和谐,对外交往空前,一个一个“大唐梦境“绽出,繁荣强大的唐王朝,以宽容与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走向世界,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然而明初的贡赐贸易“倍偿其价”,缺乏生命力,到1840年前,我国再无此类壮举。

结合材料回答:

(1)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大唐梦境”的表现。强大的唐王朝不仅没有给周边国家和民族地区带来威胁,而是促进了世界发展和自身繁荣,试举例说明。(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何不同?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2分)

(3)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结局说明了什么?今天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

题型:探究题

問題1では、まず質問を聞いてください。それから話を聞いて、問題用紙の1から4の中から、最もよいものを一つ選んでください。 

A.申し込み用紙

B.参加費

C.りょうしゅう書

D.じこしょうかいの文

题型:探究题

世界传媒经济的发展历程

题型:探究题

什么是阶梯式水价?

题型:探究题

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影像学方法是()

A.MRI

B.ECT

C.X线平片

D.超声成像

E.CT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