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是 [ ] A、断裂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

题型:选择题

问题: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质作用是 [ ]

A、断裂作用

B、侵蚀作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考点:褶皱山
题型:选择题

古诗文默写(5题限4题)(8分)

(1)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_  ___            ___ 。 (李贺《李凭箜篌引》)  

(2)鹏之徙于南冥也,_  ___         _ _  __    _  _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  _ __    ___ ,人生如梦,_  __ _    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地崩山摧壮士死,_  ___             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  ___               _。(李白《蜀道难》)

(5)高低冥迷,不知西东。_  ___         ___ ,春光融融,_  __     _   ___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题型:选择题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下图,“2012年中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吉林高于河北

B.山西高于河南

C.青海高于甘肃

D.安徽高于福建小题2: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森林覆盖度较高

D.离国际市场较近

题型:选择题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题型:选择题

根据印度大史诗中《薄伽梵歌》的理论,和谐统一就是什么?()

A、梵音

B、长眠

C、死亡

D、瑜伽

题型:选择题

疟疾潜伏期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