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到1972年间,美国研究者随访了400名贫穷的身患梅毒的非裔美国黑人,以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题:

1932年到1972年间,美国研究者随访了400名贫穷的身患梅毒的非裔美国黑人,以了解梅毒的发展过程。虽然当时青霉素已经普遍使用,而且价格并不昂贵,但是研究人并不对其采用青霉素治疗,而是给予安慰剂,以观察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梅毒会如何发展。医学伦理的角度,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研究人员为了医学科学的发展而进行研究,是道德的

B.研究人员选择"贫穷的患了梅毒的非裔美国黑人"作为受试者,表明了对弱势人群的关注,是道德的

C.研究人员没有让受试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违背了有利原则

D.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服用"安慰剂",所以实验是道德的

E.研究人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梅毒的发展过程,因此,未给受试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是道德的

考点:儿科住院医师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药物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

A.国家药典

B.政府文件

C.专业书籍

D.专业期刊

E.药物手册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一般资料:一对夫妇为女儿的学习情况前来咨询,夫妇二人均是机关公务员,女儿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

案例介绍:女儿从小对自己要求严格,遵守纪律,聪明好学,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平时学习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榜样。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5分以上,有时算术得了98分,在班上名列前茅,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两分太不应该。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把女儿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老师也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儿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但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她常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直冒金星,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发胀,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常有失眠现象发生,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父母发现这种情况,非常焦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各项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夫妇二人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各自担任班级干部和学生会骨干,学习成绩突出,经常受到校方表扬。毕业后二人成家,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成为单位的顶梁柱。35岁以后有了女儿,对其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父母与孩子的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希望能共同把孩子培养成才。

解决该案例中女儿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妥当的做法是()。

A、与父母探讨解决方案

B、指导父母降低成绩要求

C、促成女儿来心理咨询

D、指导女儿应对学习压力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对用于钢结构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材质证明书和出厂合格证。( )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不属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是

A.头痛

B.瘫痪

C.昏迷

D.痴呆

E.感觉障碍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实现()。

A.绿色化

B.人性化

C.个性化

D.智能化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