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指一只鼓翼而飞的蝴蝶会触发大气的震动,进而导致远方的一场暴风雨。这

题型:选择题

问题:

“蝴蝶效应”是指一只鼓翼而飞的蝴蝶会触发大气的震动,进而导致远方的一场暴风雨。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D.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联系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因果联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法
题型:选择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年间,山东人口突破了3000万。人口的增加使人均耕地只有3.68亩,同时,在清代的268年中,山东曾出现旱灾233年次,涝灾245年次,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咸丰年间,“鲁捻”、幅军、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山东人的生存面临严峻的形势,到关东当“流民”就不足为奇了。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于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殖民当局从山东等地诱骗和捕捉当地农民到东北的矿山等充当劳工,到1940年达到130余万人;1942年至1944年每年也有百万以上的华北劳工到东北。

材料三 建国初期,政府号召关内的人们主动到关外进行“垦荒建设”。据资料记载,1956年,仅山东省就组织了10余万青年开赴黑龙江。到60年代初期,山东农村又出现了一次自发的规模巨大的闯关东潮。

材料四 (山东移民的到来使关外)土宜稼穑,收获之多既倍于他省,粮价之贱亦丰于内地……山东人励精克己,商人互通缓急,恰如一大公司,其各商店则似支店,互相补给商品,以资流通。而在金钱上尤能融通自在,故虽有起而与之争者,终不足以制之也。满洲人及俄国商人固无论矣,亦退避三舍,不能与山东人抗衡。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概括晚清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人移民关东的原因。(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个时期山东人移民关东的性质有何不同?(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山东人移民关东的影响。(4分)

题型:选择题

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斜面上,现用一平行斜面、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于小木块,拉力在斜面所在的平面内绕小木块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斜面体和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mgsin θ

B.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小摩擦力可能为零

C.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

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小摩擦力为零

题型:选择题

急性心肌梗塞时,局部心室壁会出现那项以外的运动异常()。

A.运动减弱

B.不运动

C.矛盾运动

D.正常心肌运动幅度减弱

题型:选择题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的直接工程费是由()等构成。

A.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

B.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C.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D.临时施工费,劳保支出,施工队伍调遣费

题型:选择题

直连线中100M接法的线序是()。

A.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白/棕

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C.棕白/棕蓝白/蓝绿白/绿橙白/橙

D.棕白/绿绿白/棕蓝白/蓝橙白/橙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