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

题型:综合题

问题:

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2分)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2分)

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15分)

考点:火烧圆明园虎门销烟(林则徐)《北京条约》鸦片战争
题型:综合题

脂类局麻药在体内的降解过程是通过()。

A.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的水解

B.在肝内线粒体酶水解

C.以原型通过肾脏排泄

D.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E.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降解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将白色细毛雄性绵羊细胞的胞核取出,移入黑色粗毛绵羊去核的卵细胞中,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白色粗毛绵羊的子宫内,该白色粗毛绵羊产下的小羊的性状为(  )

A.白色细毛   雌性

B.白色粗毛   雄性

C.黑色粗毛   雌性

D.白色细毛  雄性

题型:综合题

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pH6.5~8.5
Ca2+、Mg2+总浓度<0.0045mol·L-1
细菌总数<100个/mL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到自来水厂进行参观,了解到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

图如下:

(1)源水中含Ca2+、Mg2+、HCO3-、Cl-等,加入CaO后生成,进而发生若干个化学反应,请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加入絮凝剂可以除去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该过程是       (填写序号)。

①只有物理过程,无化学过程

②只有化学过程,无物理过程

③既有物理过程,又有化学过程

(3)FeSO4·7H2O是常用的絮凝剂,加入后最终生成红褐色胶状沉淀,则这种沉淀是        (填写化学式)。

(4)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5)物质A的作用是            ,则A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填写序号)。

①ClO2    ②SO2    ③液氯    ④Ca(ClO2)2   ⑤浓硫酸

题型:综合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题型:综合题

借记“库存商品”,贷记“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应填制( )。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收款和付款凭证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