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大会成立前,商品住宅业主、非住宅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物业所在地直辖市、

题型:判断题

问题:

业主大会成立前,商品住宅业主、非住宅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由物业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代管。()

考点: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基本制度政策模拟试题一
题型:判断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其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7)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百度《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1.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从而使和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中“大同社会”中描绘出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 * * 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

C.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

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题型:判断题

中国证监会在对高鑫上市公司(以下简称高鑫公司)进行例行检查中,发现以下事实:
(1)高鑫公司于2007年5月6日由甲企业、乙企业等6家企业作为发起人共同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成立时的股本总额为820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下同)。其中甲企业以其拥有的机床生产线折股认购5700万股,其他5家发起人以现金认购2500万股。2010年8月9日,高鑫公司获准发行5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并于同年10月10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发行完毕后,高鑫公司的股本总额达到13200万股。
(2)2011年10月6日,高鑫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拟定向非关联关系的公司提供担保的方案(该担保额为公司资产总额的35%),于同年11月2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该方案。在如期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提供担保的决议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通过,随交给董事会予以执行。
(3)为高鑫公司出具2010年度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陈某,在2011年3月10日公司年度报告公布后,于同年3月20日购买了高鑫公司2万股股票,并于同年4月8日抛售,获利3万余元;A证券公司的证券从业人员李某认为高鑫公司的股票具有上涨潜力,于2010年3月15日购买了高鑫公司股票1万股。
(4)高鑫公司将以协议收购方式收购丙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具体做法为:高鑫公司与丙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丁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丁企业”)订立协议,受让丁企业持有的丙公司的股份。在收购协议订立之后,丁企业必须在10日内将收购协议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在收购行为完成之后,高鑫公司应当在30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为了减少高鑫公司控制丙公司的成本,高鑫公司在收购行为完成3个月后,将所持丙公司的股份部分转让给B公司。
要求: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陈某、李某买卖高鑫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题型:判断题

我国税收法律按照级次划分,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关于税收法律的法律地位表述正确的是( )

A.税收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B.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C.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同于宪法

D.税收法律的法律地位高于税收法规和规章

题型:判断题

巩膜最厚部分位于:

A.后极部

B.赤道部

C.角巩膜缘

D.直肌肌腱附着处

E.以上都不对

题型:判断题

心力衰竭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

A.腹部
B.双手
C.身体最低部位
D.颜面
E.眼睑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