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

题型:综合

问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仍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材料二: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解释青藏高原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下界一般是指与地球内部圈层____________层的分界,这个分界面在地学上被称为________“面”。地球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_。

3.从早第三纪距今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逐渐隆起,从地质年代的划分看,属于_______代,这时期也是地球上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矿产能源)形成期。

4.青藏高原的地貌是在内力以及各种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在喜马拉雅山上_______________作用明显,雅鲁藏布江在由东折向南的大拐弯处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_作用。

考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板块构造学说侵蚀作用
题型:综合

防己与防风共有的功效是()

A.祛风湿

B.止痹痛

C.补肝肾,强筋骨

D.利水消肿

E.清热

题型:综合

(19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横空出世,令世界瞩目。

材料一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材料二 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 本经济崛起的时期,其发展轨迹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同曲同工之妙。在1956-1973年的18年中,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7%,有10年的增长率是两位数。到70年代初,日本GDP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这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速极为相似。

——童第轶: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的崛起,《投资与理财》2009年第20期

材料三 

图1: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前十位的国家(2000)

图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世界排名前11位的国家和地区(2000)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同时期中国为什么没能崛起?(6分)与日本相比,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有何突出特点?(1分)

(3)依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中国为什么GDP能够位居世界前十名之列,而人均GDP却榜上无名?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6分)

题型:综合

当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债券会打折出售( )。

A.息票利率高于现行收益率,现行收益率高于到期收益率

B.息票利率高于到期收益率

C.息票利率低于现行收益率,现行收益率高于到期收益率

D.息票利率低于现行收益率,现行收益率低于到期收益率

题型:综合

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建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稀有、濒危、珍贵生物资源及其原生地实行重点保护

B.农产品采收后的秸秆及其他剩余物质应当综合利用,妥善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C.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治理,防治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D.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调查处理

题型:综合

决策的过程包括()。

A.发现问题或机会

B.确定决策目标

C.探索并拟定各种可行方案

D.方案的评价、比较和选择

E.决策方案的执行和反馈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