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回答1—3题。 1、此时角α应该等于

题型:选择题

问题: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回答1—3题。

 

1、此时角α应该等于[ ]

A、23°26′

B、30°

C、45°

D、66°34′

2、B点的时间可能是[ ]

A、6月22日3时

B、6月22日6时

C、12月22日15时

D、12月22日18时

3、6个月以后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郑州大雪纷飞

B、南非高原草木凋零

C、中国东部盛行东南风

D、华北平原喜收冬小麦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题型:选择题

猩红热的诊断最可靠的依据是()

A.血清学试验

B.细菌的分离培养

C.病史和临床症状

D.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

E.临床表现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

题型:选择题

某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人的心率为[ ]

A.82次/分      

B.75次/分       

C.150次/分      

D.无法确定

题型:选择题

账薄的状态包括()。

A.上缴

B.领用

C.挂失

D.止用

题型:选择题

19世纪中期欧洲某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最令出版社心动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