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目送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农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往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饮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缷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至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 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B.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在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却是人的情感历程。 在这些深情的目送中,向人们展示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依恋。

C.“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 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D.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最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E.本文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一种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 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

(2)作者围绕“目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你认为《目送》与《背影》的主题意蕴相同吗?请深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第四部分:单词拼写 (共10小题,每题0.5分,满分5分)

80. It is believed that women are physically but not m________ weaker than men.

81. After his g________ from Harvard Wu Mi returned to China and started teaching western literature at the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in Nanking.

82. Pandas are p________ creatures in the world.

83. The team have just finished their training and now they are taking a b________ to refresh themselves.

84. Deaf people and dumb people are d________ people.

85. The hunter aimed at the wolf and s________.

86. Luckily, we have already realized the serious problem of the air p________ caused by cars.

87. After the teacher had graded the test papers, the students were really a________ to know their scores.

88. In modern times, you have to s________ your competitive ability to find a good job.

89. Exercise and good food are important to the proper g________ of a child.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肾损伤出现明显血尿时见于()。

A.输尿管断裂

B.肾血管严重损伤

C.输尿管被血凝决堵塞

D.肾盂广泛撕裂

E.肾实质深度裂伤,破入肾盂肾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使用牙钳取根适用于()

A.高位残根、牙颈部断根

B.根尖处断根

C.所有残根或断根

D.牙根折断1/2

E.牙根折断2/3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公司2002年6月进口一批设备,2003年4月对该批货物进口税额提出异议,经海关审核发现由于计算错误,多征税款43750元人民币。根据规定,海关应退还多征的税款。 (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某公司拟建一个生产性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的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10年。这一建设项目的基础数据如下:

1.建设期投资800万元,全部形成固定资产。运营期期末预计净残值率为6.25%,按照平均年限法折旧。

2.建设项目第2年投产,投入流动资金200万元。

3.该公司投入的资本金总额为600万元。

4.运营期中,正常年份每年的销售收入为600万元,经营成本为25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为 6%,所得税税率为33%,年总成本费用为325万元,行业基准收益率10%。

5.投产第1年生产能力仅为设计生产能力的60%,所以,销售收入与经营成本也为正常年份的60%,总成本费用为225万元。

6.投产的第2年及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问题:1.在表7-21中填入基础数据并计算所得税。

2.计算建设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

3.计算建设项目的净现值。

4.计算建设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5.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拟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