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描述正确的有( )。 A.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场价格的相对差额

题型:多项选择题

问题:

下面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描述正确的有( )。

A.执行价格与标的物市场价格的相对差额决定了内涵价值大小,而且影响着时间价值

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标的物价格的波动越大,期权价格就越高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期权有效期越长,时间价值就越大

D.当利率提高时,期权的时间价值就会减少

考点:期货从业考试期货基础知识期权价格
题型:多项选择题

(10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木块A和B,mA=0.5kg,mB=0.4kg,它们的上表面是粗糙的,今有一小铁块C,mC=0.1kg,以初速v0=10m/s沿两木块表面滑过,最后停留在B上,此时B、C以共同速度v=1.5m/s运动,求:

(1)A运动的速度vA为多少?

(2)C刚离开A时的速度vC′为多少?

题型:多项选择题
已知f(x)=a(|sinx|+|cosx|)+4sin2x+9,若f(
4
)=13-9
2

(1)求a的值;
(2)求f(x)的最小正周期(不需证明);
(3)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方程f(x)=0在区间[0,nπ]内恰有2011个根.若存在,求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下列起诉人民法院会受理的是( )。

A.拆迁人和被拆迁入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B.拆迁当事人对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行政裁决不服,提出起诉

C.一方当事人对已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人民法院起诉

D.仲裁做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题型:多项选择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哪儿了?画面2:路过花店闻到花香。画面3:糖入水,糖不见了。以上几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了。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中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①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②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两个集气瓶,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mL水与50mL水混合;②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③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得到结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投影]①几种常见分子模型;②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知识梳理]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②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模型演示]①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分析]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影]①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②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④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激趣导入]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闻到花的香味,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却能看见水?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时的品红消失实验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提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演示实验]将两支量筒中各量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然后都倒入100mL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mL呢?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出结论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小结]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动画演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总结]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总结]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⑤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位老师实验教学中的不同点。

(2)两位老师如何体现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3)在该课程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

(4)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试比较两位老师进行小结的异同?

(5)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题型:多项选择题

甲国A公司在我国向我国B公司购买国籍为乙国的船舶M号,合同约定由A公司选择在甲国和我国之间选择法院起诉,并由A公司在甲国和我国法律中选择适用。后A、B两公司就M号的所有权问题发生纠纷(此时M号仍在我国领土内),A公司即向我国法院起诉,要求适用甲国法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适用船舶所在地法律,即我国法

B.应适用船旗国法律,即乙国法

C.应依合同约定,由A公司选择适用法律,即应适用甲国法

D.由于A向我国法院起诉,因此应适用我国法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