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有司(有关部门)以林邑(唐朝藩国国名)表疏不顺

题型:材料题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有司(有关部门)以林邑(唐朝藩国国名)表疏不顺(向唐朝上疏时言语有冒犯)而请发兵讨击。太宗曰:“兵者(指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来有不亡者。……且(讨伐林邑)经历(沿途经历)山险,士卒瘁(过度劳累)劳,若我士卒疾役,虽克剪(消灭或战胜)此蛮(对林邑蛮的蔑称),亦有何补(补,泛指益处)?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竞不讨之。——《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今省徭赋,不夺其时”。《旧唐书》载“(唐朝规定:)凡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若不役,由收其庸(“庸”指纳绢或布代役)),每日三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不讨伐林邑的两点理由。

                                                                                           

(2)请用材料一、二内容说明贞观年间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民生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此种趋势的原因。

                                                                                                    

(4)以史为鉴,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我国实现富强之路有何借鉴?

                                                                                                       

考点: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唐玄宗)盛世经济的繁荣(茶、筒车、曲辕犁、陶瓷业唐三彩、长安的繁荣)
题型:材料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题

5个人站成一列,甲不站在排头,则共有(  )种不同的站法.

A.120

B.24

C.96

D.72

题型:材料题

工资集体协商时,协商双方在协商开始前( )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A.(A) 5日

B.(B) 7日

C.(C) 10日

D.(D) 15日

题型:材料题

温度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建立2NO2 N2O4平衡,平衡时NO2与N2O4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再充入NO2和再充入N2O4,平衡后会引起Φ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都引起Φ增大

B.充入NO2引起Φ增大,充入N2O4引起Φ减小

C.都引起Φ减小

D.充入NO2引起Φ减小,充入N2O4引起Φ增大

题型:材料题

判断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是()

A.LC0

B.LC50

C.LC100

D.MLC

E.以上均是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