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敏感度反映的是() A.不同物体远近关系 B.二维物体形状、位置 C.高对比度时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对比敏感度反映的是()

A.不同物体远近关系

B.二维物体形状、位置

C.高对比度时的分辨能力

D.空间、明暗对比二维频率的形觉功能

E.视杆细胞的功能状态

考点:眼科(医学高级)眼科检查法眼科检查法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深还照读书窗            葛兆光

①灯下都市,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不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是不能记忆这纸上的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数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析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有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类语》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地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的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③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登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乐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放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④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有功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将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了些许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会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1.在第①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从文中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分)

2.第二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便有个读书真意在”。这里的“大”、“小”、“读书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⑴“大”是指

⑵“小”是指

⑶“读书真意”指

3.(1)第①段中加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对比,指出运用对比的作用。(不超过20个字)(2分)

(2)第④段中加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指出作者运用比喻所阐明的观点。(不超过25个字)(2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现代的印刷和奢华的装帧使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书的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

B.“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似的读书,急功近利,搜寻的只是书中的“小底”。

C.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

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句话对读书的体会,和本文有相通之处。E.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着思辨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正确叙述是()。

A.原发感染大多是显性感染

B.多由dsRNA病毒引起

C.体内始终均能检出病毒

D.病毒通过逆转录方式转化细胞

E.妊娠可激活潜伏感染并危及胎儿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
李政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是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
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22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33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
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圈,都各自沿着一个圆在走。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
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8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2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
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头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头,这样的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个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头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孔,管子长15尺左右,它测量正极分类的精确性能达到0.013度。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显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

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从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标准来看,一般认为人们每周从事谋求收入( )个小时以上的劳动即为就业。

A.1
B.2
C.5
D.10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报关人员向海关工作人员行贿的,应该( )。

A.责令改正,予以警告
B.注销其报关注册登记,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C.暂停其报关从业资格,并处5万以下罚款
D.取消其报关从业资格,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