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5岁。身高168cm,体重83kg,近两个月来,经常于进餐前出现饥饿感,心悸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

男性,45岁。身高168cm,体重83kg,近两个月来,经常于进餐前出现饥饿感,心悸,多汗,进餐后症状缓解,自测空腹血糖6.5mmol/L,为明碗诊断,该患最合适的检查为()。

A.甲状腺功能监测

B.胰腺CT

C.心电图

D.尿常规

E.OGTT

考点:内分泌学(医学高级)内分泌学综合复习题内分泌学综合复习题题库
题型:单项选择题

摄影条件设置参数不包括()

A.摄影距离

B.患者体厚

C.摄影时间

D.管电压

E.管电流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与伦琴发现的X射线为基础的放射线医学不同,基于贝可勒尔的放射性核素发展起来的核医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示踪原理,即利用放射性核素参加体内生物活动同时发出射线的特点,通过探测射线反映这些生物活动过程及其特点

物质是第一性的。大千世界中的近4万种物质,究其本来,都不过是由氢、氮、碳等一些简单的物质元素以不同数量和方式的组合所形成的。人体自身,也不过是三十余种简单元素的复杂组合而已。生命,也只是这些元素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如果能够观察这些元素或元素关系的变化,就无疑找到了从生命本来水平①探索生命奥秘的最佳途径。核医学的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元素或示踪剂与体内元素或由其组成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性质相近,从而可以参加或“渗透”人体内生物活动的特性,通过射线达到了了解体内特定生物活动的目的,是当前唯一具备在活体元素水平②观测人体和生物过程潜力的技术。

分子水平③进行示踪对医学的贡献之一是提供独特的诊断信息。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人类大多数疾病在本质上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发展到______,最后产生临床症状和体症的一种系列变化过程。目前临床上种种“早期诊断”往往只能检测到功能和形态的改变,通常是一旦确诊,疾病实际上已达到发展过程的晚期,这对进一步救治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核医学通过示踪原理,利用不同标记分子来参加特定生物活动的不同过程,每每洞察秋毫,使不少疾病诊断提前到代谢甚至基因阶段,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对第一段中“利用放射性核素参加体内生物活动同时发出射线的特点,通过探测射线反映这些生物活动过程及其特点”这一表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核医学的示踪原理。

B.说明了核医学是怎样依靠示踪原理的。

C.也就是核医学的内涵。

D.是当前唯一具备在活体元素水平观测人体和生物过程潜力的技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十二指肠溃疡直径多为()

A.5~10mm

B.11~15mm

C.4~12mm

D.16~20mm

E.21~25mm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写文章的顺序应该是字句篇章。

题型:单项选择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薄则发泄",代表药物如()

A.麻黄

B.大黄

C.木通

D.陈皮

E.附子

更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