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汉代画像石、泥俑、古墓壁画刻画的形象多是一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汉代画像石、泥俑、古墓壁画刻画的形象多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形象,然而汉代艺术就在这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气势之美。

  在汉代艺术中,力量、运动、气势就是它的本质。在汉代艺术品里,动物形象狂奔乱跑,活泼跳跃,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人物形象虽然有时形态是静止的,却包含着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来表现他存在价值的。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力量、运动和气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之后安详凝练酌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因为是靠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不需要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但这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力量、运动、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是构成这种气势美不可分割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笨拙,也就很难展示出那外在动作姿态的力量、运动、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力量、运动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浑然一体。

  如果拿汉代艺术品与后代艺术品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力量、运动、气势,就愈显优越和高明。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汉代艺术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画面总是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然而,它留给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实显得拙、粗、重。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它因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力量、运动感而具有浪漫风貌。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汉代艺术呈现出来更多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那么汉代艺术则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代艺术品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均以运动姿态出现,表现出强烈的力量、气势之美。   

B.汉代艺术品表面上呈现出幼稚、简单与粗糙,实际上正是一种成熟与完美的表现。   

C.与汉代艺术风格相比较,后代轻、细、巧的艺术风格显得过于写实没有浪漫气息。   

D.与唐代艺术不相同,汉代艺术突出地体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以及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2.汉代艺术品中的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之美的?   

                                                                                          

考点:现代文阅读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解释画线词语,并用画线词语造句。

1.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938年3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

A、淞沪战役

B、忻口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战役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般巡检要求是什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到菜市场购买商品

B、旁听价格听证会

C、参加校园艺术节活动

D、全国人大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和表决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更多题库